无菌隔离器产品配置及操作使用介绍
一、基本配置介绍
MZ-HLG4无菌层流检查隔离器为单面层流操作舱体,由1台操作舱、1台传递舱、1套集成VHP灭菌系统及控制系统组成;操作舱为单面4手套操作位,最多可满足2名操作人员同时操作;传递舱无手套操作位,满足日常传递需求。
1.无菌层流检查隔离器(MZ-HLG4)可选单(多)舱体单面操作或者单(多)舱体双面操作舱
2.尺寸
● 操作舱内腔尺寸: (L×W×H) 1840*680*700mm
● 传递舱内腔尺寸: (L×W×H) 600*620*700mm
● 外形尺寸:( L×W×H) 2900*870*2400mm
备注:实际尺寸需要根据型号要求及安装厂房等要求来定
3.成式过氧化氢灭菌系统 标配集成式VHP发生器,型号:MZ-VHP200
二、选配
1.集成手套完整性检测仪(选配集成式手套测试仪MZ-GIT,可以单配手套完整性测试仪器)
2.集成智能自动夹管集菌仪(单面操作舱集成一台集菌仪,双面操作舱可以集成两台集菌仪)
3.集成在线尘埃粒子计数器(国产苏净,进口PMS,TSI)
4.集成在线浮游菌采样器(国产贝默,进口PMS)
5.集成废弃物通道(可配套安瓿开瓶器使用)
6.定制灭菌支架(设备标配有两个臂架,客户可单独采购不锈钢安瓿瓶支架,培养基支架)
7.防水插座
三、操作流程说明
1.将检品、培养基、检验器具等工具放入隔离器舱体内;
2.开启隔离器灭菌循环程序,对隔离器内的物品、设备表面以及空间进行灭菌;
3.灭菌循环结束后,进行通风排残,将隔离器内部汽化过氧化氢浓度降低至安全浓度;
4.通过手套操作口完成药品的无菌相关操作,实验过程中液体废物流入排液通道中;
5.实验过程中无法一次完成灭菌的样品通过传递舱灭菌传入操作舱内;
6.整个无菌操作结束后,打开舱体物料进出大门,取出废弃物并对舱体进行清洁。
四、基本配置描述
1.外观设计
隔离器整体采用不锈钢硬壁板结构,所有不锈钢组件采用氩弧焊满焊处理,表面进行抛光,隔离器内部采用圆角设计,避免灭菌死角并利于清洁;隔离器所有与过氧化氢关键接触面(金属)均采用316L不锈钢,内表面加工粗糙度Ra≤0.4um,外表面磨光处理粗糙度Ra≤0.8um;内部采用圆角设计,圆角半径20mm,确保无灭菌死角和清洁死角;隔离器内腔采用316L不锈钢,厚度不小于2mm,隔离器外部框架采用304不锈钢,厚度不小于2mm;隔离器底部采用304不锈钢方管支撑,方管底部设置有可调节脚,便于现场安装后高度和水平度的微调;透明操作面板采用15mm厚度安全钢化透明玻璃,斜面设计符合人机工程学要求,使操作人员在长时间操作的情况下不会产生严重的疲劳感。
2.灭菌系统
通过内置集成式汽化过氧化氢灭菌系统实现对舱内空间、表面及物品(外表面)进行生物去污。内置集成式汽化过氧化氢灭菌系统与无菌隔离器采用 SIEMENS PLC 进行联机控制,在无菌隔离器与汽化过氧化氢灭菌系统之间可实现通讯连接,在设置相关灭菌参数后,系统内置的程序支持无人值守的自动运行。
灭菌完成后,灭菌阶段的参数可实现存储,打印等相关操作。
3.通风及空气过滤系统
① 无菌隔离器内部为垂直层流气流模式,送风与排风单元均位于无菌隔离器的顶部;
② 送风与排风均采用知名品牌风机,均通过 PLC 控制,在设定的舱内压力参数下,送风量 与排风量均自动调节而无需任何人工干预;
③ 送风部分:
④ 排风部分:
4.西门子 PLC 控制:
5.用户界面及数据接口
客户现场安装图示
五、验证方案说明
1.验证目的
2 .验证项目内容
六、部分重点验证项目介绍
1.舱体密封性 泄漏率不得超过0.5%,最好保持在0.25以下。
2.手套的完整性测试。
4.性能验证(满载灭菌效果测试)。
生物挑战重点说明
生物指示剂(BI)布点示意图
浮游菌挑战说明
&90平皿碟TSA两个,用于操作舱浮游菌采集
图注:标注区域为隔离器实验舱
沉降菌挑战
&90平皿碟TSA十四个,用于操作舱沉降菌采集
图标:标注区域为隔离器实验舱
表面微生物挑战说明
&55平皿碟TSA十个,操作舱表面微生物采集
实验舱表面微生物采集点示意图
客户现场性能测试图况
实验舱灭菌效果验证前舱体满载情况实物图
灭菌效果验证前传递舱满载情况示例
客户现场排残后舱体残留检测图示
实验舱灭菌效果验证前舱体满载情况实物图
上一篇:已是最新文章
下一篇:高等级生物实验室